EN | 中文
汇聚立法智慧,培育立法人才
发布时间:2022-07-13
阅读次数:4342

国以才立,政以才治,业以才兴,做好新形势下立法工作,保障立法质量,人才队伍是关键。自2020年起,在银泰公益基金会的支持下,浙江立法研究院、浙江大学立法研究院联合浙江大学光华法学院致力于助推立法学科建设,经过一年多时间的不懈努力,获批增设立法学二级学科,并面向全国招收立法学专业硕士、博士研究生,旨在积极响应新时代下国家对立法学理论研究和人才培养的需求,践行依法护航经济社会发展的理念,不断开展探索,助推立法工作更好地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建设服务。

捐赠.jpg

银泰公益基金会支持立法研究院建设

为国家定规矩、为社会定方圆

何笑本科专业是新闻学,毕业后曾在南京市税务局稽查局工作过2年时间,后来考入浙江大学光华法学院2021级研究生,攻读法律(非法学)专业, 研究立法学方向。

“原本我在税务局稽查局负责查处偷税漏税行为,就是比较机械地对照法条执行案件。接触到的都是具体个案,缺乏深入的思考。”意识到自身的不足,何笑先是通过了司法考试。随着工作的深入,他越发觉得,需要对法律有更系统、全面的认识。于是他干脆辞掉工作,攻读全日制法律研究生。


最开始他的目标是经济法、民事诉讼法等更热门的方向。但是立法学专业的设立为他提供了另一种可能性。何笑意识到,立法是法律的基础,是从法的源头来看法律是什么以及法律应该如何适用的问题,是为国家定规矩、为社会定方圆的工作。“这其实是站在更高层面和更宏观的视角来理解法律的必要性和意义,也更符合我学习法律的初衷。”何笑说。


交流会议.jpg立法学科建设经验交流会议

新领域亟待立法规制

邢俊哲也是2021级立法学专业研究生,他的研究方向是刑事立法学,特别是无人驾驶的立法规制。“无人驾驶过程中涉及到的刑事责任、民事责任以及一系列行政法规,甚至包括无人驾驶可能带来的一系列伦理道德问题,这其实都需要深入研究、讨论、建章立制”。在邢俊哲看来,原本立法具有滞后性的特点,但现在无人驾驶已经在部分国家、城市运行,通过对这些案例进行提前研究,就可以对无人驾驶全面落地之后可能遇到的问题进行预判和规制。后期可以再通过法教育学,对立法进行司法解释,以不断更新、完善法律法规。这是立法的进步,也具有重要的启示意义。

立法学具有重要现实意义

同是2021级立法学专业的蒋煜特别提到,他们的特色课程《立法理论与实务》采取浙江省人大法(工)委与浙江大学光华法学院合作集中授课的模式,授课老师除了法学院教授之外,还有活跃在立法一线的大咖现身说法。这种将理论教学与立法实践深度融合的作法,“让我们可以走出象牙塔,真正能够直面立法工作中存在的现实问题。”


除了立法专业特色课程,邢俊哲对于去年立法研究院组织的“行政复议与行政诉讼的衔接”专题研讨会也印象很深。这次研讨会为行政复议法的修订提供了有力的学理依据,也为行政复议制度提供了很多操作性强的改革进路,“我们聆听到了许多知名法学专家最为前沿的思想和观点。这种机会千金难求。”邢俊哲表示。


经过一年半的学习,何笑已经越来越喜欢“立法者”的身份。在何笑看来,作为新闻记者虽然能够“客观记录”,但是也更为抽离,他更愿意亲身主导、参与一部法律的诞生,这是很有成就感的事情,就是“留了一点东西下来”。


何笑还特别提到,立法学科是个很全面的综合性交叉学科,涉及到政治学、管理学、社会学等多方面的知识,不仅学习的内容更加全面、丰富,拓宽了他们的视域,特别是帮助他们建立了一种逻辑性的思维模式,“让我们更为理性、客观地看待问题,不会那么轻易的被带节奏”。何笑觉得,有自己独立的判断和坚持,不随波逐流,不人云亦云,这种独立的思想和自由的精神,才是当下社会最为稀缺的品质。


邢俊哲一直记得古代先哲亚里士多德《尼各马可伦理学》提到的内容,“立法限制快乐,但却是帮助人们获得真正幸福的最重要手段。“邢俊哲解释说,“没有边界的自由不是真正的自由,没有节制的快乐也只是卑微的快乐,所以立法的根本目的就是让大多数人获得最大程度的快乐,这也是我们学习立法专业最大的意义。”


浙江大学光华法学院立法学第一批硕士研究生即将毕业,他们将会真正成为活跃在社会多个领域的立法人。在银泰公益基金会的支持下,这些既掌握充足的法律专业知识,也具有丰富的社会调查技能和多学科视野的专业人才将为地方高质量立法提供智力支持,也为我国的立法事业持续贡献力量,切实满足实现国家治理现代化和全面依法治国的需要。